当前位置:首页投稿专栏全国首创!中科大科技成果转化“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这样操作

全国首创!中科大科技成果转化“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这样操作

AI导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创“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通过将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部分赋予科研团队,允许其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企业,学校则以转让协议锁定未来收益。该模式构建了“3+6+N”制度体系,明确安徽省内外成果转化收益分别按科研团队80%、学校20%和70%、30%比例分配,并规范作价入股流程及新设公司标准。试点三年间累计转化成果44项,成立38家企业,知识产权评估值达2.4亿元,融资后股权估值超20亿元,有效破解国有资产管理瓶颈,加速了芯片、生物医药等高精尖技术产业化进程。

全国首创!中科大科技成果转化“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这样操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实践中,创新性地提出“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即科研团队凭借全部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学校不持有转化公司的任何股份,但是通过转让协议享有知识产权的未来收益。这样的模式可简化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时的国有资产管理程序,有效吸引社会资本、风险资本,同时规避相关风险。

行业平台【技术转移研究院】根据中科大网站公布的相关资料,来详细展示“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的制度体系和操作流程。

全国首创!中科大科技成果转化“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这样操作

为贯彻落实科技部等9部门《关于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国科发区〔2020〕128号)精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入探索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系列政策和工作文件,形成了“3+6+N”赋权项目管理文件体系,创新性地提出了知识产权“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科研团队获得全部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学校不持有转化公司的任何股份,但是通过转让协议享有全部知识产权的部分未来收益。


一、组织协调机制

全国首创!中科大科技成果转化“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这样操作

二、制度体系建设

全国首创!中科大科技成果转化“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这样操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入探索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系列政策和工作文件,形成了“3+6+N”赋权项目管理文件体系。“3+6+N”赋权项目管理文件体系中,“3”是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方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后技术转让方案》三个重要政策文件;“6”是指科研人员作价入股工作指引、推荐监事管理办法、赋权协议、投资意向书、学校部分技术转让协议、负面清单等6个关键工作文件;“N”是指与赋权流程相关的多个内部程序文件。


三、赋权试点实施流程图

赋权:科研人员可向学校申请,将归学校所有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部分赋予科研人员,科研人员与学校就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分割签订赋权协议;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后,科研人员与学校为该职务科技成果或者该职务科技成果所形成的知识产权的共同共有人。

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作价入股实施方案,经学校备案后,科研人员持有部分方可进行作价投资,设立转化公司或作价入股至存续公司。职务科技成果在安徽省内转化或实施的,科研人员按80%、学校按20%的比例分配收益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安徽省外转化或实施的,科研人员按70%、学校按30%的比例分配收益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全国首创!中科大科技成果转化“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这样操作

全国首创!中科大科技成果转化“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这样操作

赋权后技术转让:科研人员可向学校申请,受让赋权后的职务科技成果学校共有的部分,经审核通过后,科研人员与学校签署赋权后学校持有部分的技术转让合同,按约定时间及方式向学校支付转让对价。

全国首创!中科大科技成果转化“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这样操作


四、赋权转化设立公司设立基本要求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后作价入股工作指引(试行)》,

(一)新设公司

科研人员可以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出资,新设转化公司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具体操作如下:

1.科研人员须向资产公司提交设立转化公司的方案,方案应包括如下内容:

(1)职务科技成果的预评估报告,评估价值原则上不得低于人民币 200 万元;

(2)转化公司的基本情况,包括:

1)公司类型,须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2)股权结构,须穿透至自然人、国资部门等最终持有人,并如实披露是否存在股权代持、一致行动人协议等影响公司实际控制权的安排;

3)出资方式,科研人员主要以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方式出资,如另外以货币出资的,货币出资部分不得超过职务科技成果全部评估价值的50%。

2.科研人员应向资产公司提交转化公司工商登记全套资料。

(二)作价入股至存续公司

可参照新设公司设立原则执行。


五、成效

试点开展的3年期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通过赋权试点方式转化成果44项,涉及172件知识产权、38家公司,覆盖芯片、生物医药、防腐材料等多个细分领域。3年内通过赋权试点方式转化成果数量约为此前5年通过知识产权作价入股方式转化成果数量总和的3倍多,加速推动了一大批高精尖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同时,通过这一实践,科研人员可以按照市场化模式,快速进行产业化运作,实现企业创新发展。试点涉及的38家公司知识产权评估金额约为2.4亿元,经融资后知识产权对应股权估值约20.8亿元,公司累计市值约83亿元。

信息来源:技术转移研究院、中科大网站

全国首创!中科大科技成果转化“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这样操作

               

推荐培训:

 『在线滚动学习』

全国首创!中科大科技成果转化“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这样操作

    发布招聘信息、产品介绍信息或文章

发至:912537216@qq.com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知情会 ,如有侵权请即使联系进行删除

温馨提示:

文章标题:全国首创!中科大科技成果转化“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这样操作

文章链接:https://cczc.com/21719.html

更新时间:2024年12月17日

本平台部分文章为来自其他作者的作品分享,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本站标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投稿专栏

总金额134亿元!两家上市公司达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合作

2024-12-16 15:02:02

投稿专栏

清华持股价值14亿!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获30亿融资

2024-12-18 11:40:5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