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龙年初九日,一个不错的开工日子。窗外鞭炮声不断,阳光明媚,无风,正好。专利局版权局也开工了,我们也如期与大家见面了。
龙年春节出现了很多新的事情,特别是关于人工智能,相关突破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可以将文字转变成视频,尽管只有60秒,让我们感受到人工智能不再是传奇或者神话,而是在逐渐改变很多东西。尽管看起来有很多差距,但既然0到1出现了,必然会有更多的1到2,2到3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可以好好拥抱新技术、新概念带来的机会和挑战,而不是去抱怨。
视为甲辰龙年开春开工之际的一点感悟,祝愿各位新老朋友在2024年能迎头赶上,做好想做的事情。
专利申请与运营,一直以来是我们知识产权主要方向。专利申请是基础业务,专利运营是延伸,两者不可欠缺,也是相互联系的。无论是对于专利申请人,还是专利从业者,两者都有无穷的魅力,是可以相互结合和需要合理运用的。
比如说,对于专利申请人,申请了专利后,可以用来证明自己的创新能力和价值,进行基础的创意申请后,获得了专利证书,进行了一些相关的项目评比或者职称评定,价值体现后,有些人忽略了其背后的运营方式。实际上,专利运营,不仅仅可以转让证书本身,还可以持续推广自己的技术特点。这种运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些人忽略专利和软件的价值,因为背后涉及到一些逻辑思维,不了解是一方面,单一思维是一方面。
再比如说,一些基础业务单位,不屑于搞运营,因为基础业务很充足,所以无所谓运营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局部思维,这种思维如果放在过去,那是没问题的,但如果放在当前环境中,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如何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这个思维其实还是因为受到人工智能的启发。实际上,我们无论是专利申请还是专利运营,终归是一个大数据模型的运作,输入需求,输出成果,最终达到目的。那么输入和输出,里面的过程,有些人看得清楚,有些人看不清楚,有些人写了,有些人没写,不管如何,这本身就是软件模型的一种。黑盒子里面,实际上观察了很多人的经验总结和勤奋能力,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
比如说,面对高校专利、职称专利,有需求,如何来弄?输入什么,输出什么,这本身需要一种软件思维,变量很多,已知量呢?很多时候为什么做咨询比较难,因为变量太多了,而有些变量,申请人和业务人员如果搞不清楚,那就容易运行出一个不合理的结果,从而失去对专利申请的信心。
这就会出现两个问题,一个是没有如实搞清楚,造成后续的纠纷,另一个就是搞清楚了,却失去了信心。人的短视,很多时候还是因为对信息无法真实把握,特别是,总喜欢用过去如何,别人如何,来衡量自己如何。完全没有对等性,专利申请中也是这样,总喜欢问,我的专利是不是一定能授权,或者是专利不授权怎么办?而不是问,我的材料是否符合授权的条件,这就是专业与非专业的最大区别,也是最容易入坑的地方。
再比如,比较常见的非正常、专利授权不授权、专利的时间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变量,不能确定,如何才能确定呢?需要时间的核算。因此,我们一定需要首先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特别是职称评定中,各地条件相差很大,别人能用,未必你能用。这时候,尽量把变量转变成常量,给予赋值,这时候,就容易输出稳定的结果,符合你的要求。
甚至专利觉得不行,还可以继续去看下其他论文、专著、软件著作权,等等。确定性的东西,我们不妨多做,不确定的,不妨试着去做,有些惊喜,往往都是做着做着就来了。烟花没点之前,你想不到会喷出什么的。
这些都是一种软件化思维,也就是说,随着不确定因素增加,尽量减少这些影响,进行归一化和确定化,就比较重要了,比如快速审查就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但即使这样,快速审查也是有边界的。边界,也是一种软件编程概念。

什么能力做什么事情,能力范围,边界能力,都是2024年,值得思考和布局的事情。围绕一些需求,去做一些模型,这个模型主要还是你输入什么,得到什么的问题。
好,这是软件思维,不仅仅是软著计算机软件的问题,更多的还是一种思维布局,无论做什么,新春之计,还是预测一下比较好。有了计划,事情更容易成功。
专利申请,是这样,专利运营更是这样。你看现在很多人在拼命收购专利证书,算不算一种预测呢?因为这是变量太多,不过是来减少变量,获得一种确权后的软件高效输出方式而已。
接着来说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专利层面的运营,已经不是陌生了,甚至专利审查,也引入了很多人工智能元素。实际上,专利文本的生成,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实现。不少人已经在这么做了,只不过知见问题,很多人总是困惑,怀疑,然后这样觉得那样觉得。
尽管说专利申请侧重于文字描述和图的提供,侧重于静态描述,实际上,这背后蕴含很多动态过程。这个动态过程,随着文字转视频的存在,会不会引起一种可视化高潮呢?我们拭目以待。但不管出现与否,动态思维对于专利申请与运营是十分重要的一种人工智能,这种人工智能,取决于你的所知所见,更取决于你如何的思维和运用。
很多人局限于专利非正常问题,局限于专利授权不授权的问题,局限于专利时间问题,而忘记了你如何去实现过程的问题。这个过程的实现,才是关键。那么过程可以分解,可以细化,细化到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实际上,专利撰写和申请,也存在这个问题,并不是大而全比较好,而是核心才是根本。细节和大而全的问题,值得我们好好处理。
随着创造性的提出,过去2023年的种种政策方针,必然会随着新事物的出现,而采用更多的方式来针对。术与道的问题,终归还是道为上,这个道就是政策法规条文,核心呢?
还是回归到创造性问题,然后眼目一开,这就是创造性比较粗浅的表述。很多人的东西,你一看,很新鲜,很不错,有些人的东西,你一看,似曾相识。甚至别有用心的人,随便哪里搬过来,希望应付了事,蒙混过关。实际上,大数据,人工智能,早就在堵漏了。
这个人工智能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创造力,那才是人工智能真正无法跨越的东西。人的思维创造能力,这也是专利申请和运营的核心点。
谨以此文,作为开篇,与大家一起共勉。不要惧怕,我们努力前行,路上一定会有更多更美好的风景等着您欣赏。
小编微信:

更多链接:
(阅读量破4.6万,值得一看)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发明与专利 ,如有侵权请即使联系进行删除
这篇文章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专利申请与人工智能结合,未来无限可能!专利不仅是纸上谈兵,更是技术运营的核心,掌握软件化思维,抓住机会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