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3年最后一天上班,回顾2023年,专利层面最大的特色就是:非正常。
以至于大家碰到了不是问专利有没有授权,而是问有没有“非正常”,这个也成了专利申请的一大门槛。
而2023年新版审查指南出版,通过三大政策发布,特别是将非正常作为第11条,直接予以法制化了,势必会在2024年引起新一轮的非正常。
形势的演变,必然是先知先觉者能提前把握,从而控制风险,可以说,2024年,不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是怎么做更有把握的事情。
在这里呢,小编试着来做一次深度剖析,如有不正之处,敬请指正。
8、非正常,2024年年底,请再来看此文,事先谋而动

非正常的原因,大家很清楚,就是偏离了专利本身的目的和任务,发明创造,是鼓励创新和打造创新的,但因为无利不起早,专利成为了一种商业行为,掩盖了其作为技术创新的本质,为了项目、职称、为了证书等等非专利目的,造就了一批数据,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偏移。
这时候,治理是必须的,引导也是必须的。但是,因为人都有惰性,都有一个惯性思维,市场也是这样,人为痕迹,不容易改变,怎么办?
抱怨没有用,因为非正常是现实,撤回是现实,这是2023年的做法。
2024年呢,第11条已经出来了,相关文章也写过了,可以去参阅,这里不多说了。
事物有其发展规律,那就是周期,周期这种力量,能把握的人,那是很厉害,但非正常是周期运动吗?
以前大家觉得就是,因为审查有松有严,很多人碰到过,但这次不一样,非正常如果这么看,那就会吃亏的。
一个有数据,另一个有力度,还一个,看政策,特别是当动真格的时候,有些人,还想着侥幸,那么,小搞搞,也许还有漏洞可钻,但如果长久,难持续。
因为方向不对,违背了一些大的政策方针,你会把你的成功都付之东流,因为,形势逼人。
当换个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你会发现,需要留一手的。怎么留,各有各的办法,这里没法教你。

这个问题,如果没看到专利审查指南2023版本,也许心存侥幸,认为这是一个周期问题,但如果你发现好些年才动一次的审查指南发生了变化的时候,你怎么想?
非正常已经从初审、实审、驳回、无效,甚至罚款,一系列了的时候,你还觉得非正常就是非正常了吗?实际上,你是小看了政策的力量,也许,你侥幸获胜了,但必须付出一些东西。
实际上,非正常一定会回归到正常的,什么时候,非正常驳回正常的时候,非正常审查意见一堆的时候,非正常这个那个的时候,你不想正常也正常了。
这是一种前瞻,也是一种考量,把握了最低风险,你再去干,也许比你盲目干要好很多。
下面进入现实问题,就是2023年发生的一些情况回顾。
这方面的数据,我不找了,几个方向是非正常重灾区,比如个人、学校、医院,懂得人都知道,因为这是职称专利的高发区,而这显然违背了专利的宗旨,但市场很大,所以非正常比例很高。
还有一些领域非正常概率也很高,比如说一些生活类、医疗类、文科管理类等等,实际上还是那个问题,那么如何规避非正常,离开重灾区,还能满足大家的需求,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感兴趣后面有介绍。
这里头,就有人说,我明明是真实的发明创造,也有东西,怎么还能非正常呢,这里头允许你解释,但是,成功率往往不高,也就是无辜伤害了,实际上,还是一些工作没有做到位。
一个是企业真实专利问题,另一个是个人真实创新创造问题,如何来避免无辜,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不用太多,但你不做,就容易被纳入无话可说,也就是说,非正常这一关,你不重视,后面你的真实发明创造,可能会被涉及到,这时候,你需要提前预防。

这个问题不是教你非正常,而是希望给你提供一个思路,就是说,如果碰到非正常了,也不用怕,无论是个人还是申请人,实际上,还是有一些办法来处理的,相关文章写过很多了,这里就不啰嗦。
有两点,很重要,一个你得真实,另一个,你得保留证据。其他的就是形式、格式问题,当然,还有你得预谋和思维布局能力,这些方面呢,希望2024年你来多多探讨,我们与时俱进就好,因为政策的出来,肯定有个落实的过程,我们可以边走边看。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发明与专利 ,如有侵权请即使联系进行删除
2024年要瞄准专利新机会,别让“非正常”成了你的绊脚石!提前布局,才能在政策风口中稳抓商机呀。💡